大寒過后春節至,合理飲食,打好過節
“保胃戰”
大寒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,同小寒一樣,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。大寒與歲末重合,年味漸濃,過年期間大家聚會變多,節日期間飲食不規律,加上暴飲暴食、吸煙飲酒過量,使胃腸道負擔過重,造成胃酸過多、胃腸功能紊亂等消化系統疾病。另外節日期間的作息時間會發生改變,一些人在節日期間過度興奮或疲勞,也容易導致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。哪些胃腸疾病最容易在春節“扎堆”呢?
一、常見的胃腸疾病
(一)胃食管反流病
常出現反酸、燒心、胸骨后疼痛等癥狀。春節期間,一日三餐都很豐盛,糖果、瓜子等零食也是家家必備,高油、高蛋白食物較多,一不小心就吃多了,會出現消化不良以及胃食管反流。
(二)急性胃腸炎
表現為惡心、嘔吐在先,繼有腹瀉,每日3~5次甚至達十余次不等。多數因為生活飲食不規律或不潔飲食后出現。
(三)消化性潰瘍
消化性潰瘍主要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,表現為上腹部疼痛,但前者多見于中老年人,表現為“餐后痛”,多于餐后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,持續1~2小時,后者多見于青年人,表現為“夜間痛”“空腹痛”。過年期間,大量攝入咖啡、茶、甜食等都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,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。
(四)膽囊炎膽囊結石
過多食用高脂肪、高熱量食物,以及飲酒可能導致急性膽囊炎發作。因膽囊與胃的位置較近,使得部分膽囊炎、膽囊結石患者認為自己是胃部不適。典型的膽絞痛往往在進食后,尤其是進食油膩食物后疼痛加劇,位置偏右上腹,有時還伴有右側肩背部疼痛、惡心嘔吐甚至發燒等癥狀。
(五)急性胰腺炎
發病十分兇險,可謂最典型的“節日病”。主要表現為餐后1至2小時內出現上腹或左上腹持續劇烈疼痛,并向腰背部放射,有發熱、惡心、嘔吐,并有脈搏細速,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。暴飲暴食或過分油膩的食物及飲酒是胰腺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。
二、如何呵護胃腸,做好預防攻略
(一)按時就餐很重要
過年的飲食也要按時按點,盡量維持和日常一樣的進食節律和時間,不要因為玩和睡打亂正常的飲食規律,使胃腸不適應而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亂。所以,哪怕再忙再嗨,三餐該吃還得按時吃,別讓腸胃受委屈。
(二)飲食合理,吃飯吃到七分飽
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等,促進腸道蠕動,預防便秘。同時,減少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的攝入,避免加重胃腸負擔。適量食用溫熱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熱粥、熱湯,為胃腸提供溫暖呵護。每頓飯都吃七分飽,剛好感到不餓即可,不要吃到撐。少吃高脂食物,因為攝入體內的多余營養物質會讓有害菌滋生,導致腸道菌群結構發生變化。
(三)別頻繁吃生冷食物,注意保暖
春節期間,餐桌上常常有許多的涼菜,但是冬天氣候寒冷,不宜過多的吃生冷食物或喝冷飲,應食熟食,尤其是老人、小孩,更應吃熟食熱食。因為生冷食物放置時間比較長,有的易于變質,生食冷食不易消化,會損傷脾胃,過多食用易引起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胃腸疾病。還要注意腹部和下肢的保暖,可適當增添衣物,避免受寒。晚上睡覺時蓋好被子,防止腹部著涼引發胃腸不適。
(四)適度運動
即使天氣寒冷,也應堅持適度運動,如室內瑜伽、原地踏步走等,促進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,增強身體抵抗力。
(五)規律作息
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,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。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物鐘,保障胃腸功能的穩定。
(六)保持心情舒暢
精神壓力過大也會影響胃腸功能。通過聽音樂、閱讀、與朋友聊天等方式緩解壓力,保持心情愉悅。
大寒過后,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。難得的春節假期,讓我們在闔家團圓感受年味氣氛的同時,注意飲食健康,切莫讓消化系統負擔過重。如果出現上述不適癥狀,請注意根據情況及時就醫,希望大家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大年!